• <output id="kkg1d"><track id="kkg1d"></track></output>

    <tr id="kkg1d"><track id="kkg1d"></track></tr>

    廣東省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:文明實踐鮮花在瑤鄉綻放
    發表時間:2023-03-20 來源:中國文明網

      文明實踐陣地全覆蓋,文明實踐活動全覆蓋,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全覆蓋——廣東韶關乳源瑤族自治縣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中,緊密結合少數民族地區的實際,堅持與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高度融合,以統籌各種資源為舉措,以全域推進、全域覆蓋、全域發展為目的,實現3個全覆蓋,交出了一份厚重的答卷。

      自2018年8月試點以來,乳源建設了259個文明實踐所(站、點)以及100多個廣場、百姓舞臺,組建了444多支志愿服務隊,設立了100余個志愿服務項目,開展了7000多場志愿活動,100萬余群眾受益等,使乳源這個被稱為“過山瑤之鄉”的少數民族自治縣綻放著鮮艷的文明之花。  

      堅持“十全”思路,打開新時代文明實踐新局面  

      乳源在試點的基礎上,以擴面提質的理念,統攬文明實踐工作全局,重點圍繞體制機制、陣地、隊伍、項目、活動等方面實施“提升工程”,創新性提出“十全”實踐思路。  

      一把手統籌抓落實,文明實踐全程推進。堅持縣委掛帥,形成縣、鎮、村“一把手”親自抓、親自管、親自干的工作格局。  

      建章立制夯實基礎,全線保證文明實踐。成立正科級事業單位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互助會,制定工作方案,建立聯席會議、經費保障、監督激勵等制度。  

      引領帶動縱橫聯動,文明實踐全部融合。把文明實踐工作與鄉村振興、基層治理、疫情防控、生態環保等重點工作緊密起來。  

      加大投入增添動能,文明實踐全力保障。將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,同時通過社會定向捐贈資金、會員繳納會費等方式,多渠道籌措資金。  

      整合資源建設陣地,文明實踐全面覆蓋。按照“十個一”和“12345”標準,因地制宜加強文明實踐陣地建設,目前規范化建設了1個實踐中心、14個實踐所、118個實踐所、126個實踐點,同時依托公園廣場打造了金獅公園等9個志愿服務V站,構建點多面廣、功能完備的“15分鐘志愿服務圈”。  

      壯大隊伍建設規模,志愿服務全域覆蓋。按照“8+N”隊伍配置標準,持續優化“2+N”志愿服務隊伍架構,進一步充實完善宣講團和服務隊,大力實施縣鎮兩級“雙重”激勵回饋機制,有效激勵群眾參與熱情,目前全縣注冊志愿者3.1萬多名,志愿服務隊444支。  

      精心培育服務項目,志愿活動全體參加。結合縣情、村情、民情的實際,設立了“金鴣鴣”“學習早班車”等100余個志愿服務項目,通過與志愿服務專業機構合作實施“金點子”計劃,舉辦“助苗行動”志愿服務項目大賽等,推動項目品牌化,目前共培育出優秀項目50余個,其中榮獲國家級獎項2項,省級獎項10項,市級獎項13項。  

      著力培養志愿骨干,瑤鄉煥發全新面貌。依托縣志愿服務培訓學院,引進如“廣東省社工與志愿者合作促進會”會長譚建光教授等第三方志愿服務專家、學者,實施“金種子”計劃,培養100名志愿者骨干團隊。  

      注重群眾主體,瑤漢同胞全員參與。圍繞群眾為主體,以“六帶”即縣帶鎮、鎮帶村、村帶隊、隊帶戶、戶帶人、人帶人的形式推進文明實踐,形成群眾參與度高、參與線路長、參與范圍廣的格局,2022年,共開展文明實踐活動和志愿服務400余場,線上線下參與群眾超過10萬人次。  

      不斷創新拓展模式,文明實踐成果全民共享。經過幾年的先行先試,探索歸納出了“十個一”和“12345”陣地建設標準、“四化四互助”志愿服務模式、“6+X”與“九結合”實踐模式等具有瑤鄉特色的經驗做法。目前,開展志愿服務活動7000多場次,做好事辦實事4萬余件,線上線下服務群眾超過102余萬人次。  

      新時代文明實踐催生瑤鄉“十美”  

      經過不斷探索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路徑,乳源文明實踐取得了優秀成果,新氣象、新風貌層出不窮,主要體現在“十美”。  

      傳播新思想,瑤鄉群眾心靈更美。打造了“金喇叭”“金句閃光”“學習早班車”等思想理論宣講品牌項目,把黨的創新理論傳到千家萬戶。如為使黨的二十大精神飛入尋常百姓家,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、縣融媒體中心及鎮村等志愿者,以“學習早班車”等志愿服務項目為載體,圍繞黨的二十大精神,用普通話、客家話、瑤語等不同的語言,錄制了一千條要點,通過“村村響”大喇叭在全縣1000多個村莊進行滾動播放,使黨的二十大精神在瑤鄉大地開花結果。其中,東坪鎮新村村委年過六旬的瑤族同胞趙德立興高采烈地說:“用廣播傳精神,方法真好,男女老少聽得明,記得牢!”  

      注重民族團結,瑤漢關系更美。常態化開展“勉騰勉”等瑤漢互助系列活動,以資源共用、技藝互傳、文化共享為主要內容,組織漢族村與瑤族村以“結對子”的形式開展互幫互助志愿服務活動,促進瑤漢團結互助,瑤漢群眾關系更好、友情更深、進步更大等,至今瑤漢之間沒有發生過影響團結的矛盾糾紛事件。  

      踐行“兩山”理念,瑤鄉山寨更美。乳源把保護青山綠水作為重大責任,每逢春節前后、清明掃墓、秋冬風干物燥等火災易發時段,全縣1萬多名志愿者堅守鄉村重點地段、重點區域、重點交通要道,向群眾宣傳野外用火條例、護林防火法律法規,倡導文明祭祀。如今的乳源處處青山連綿,風景如畫。  

      堅持護河疏道,水源環境更美。自文明實踐工作開展以來,乳源常態化組織環境、小河清、義工協會等20余支志愿者隊伍,開展護河疏道志愿服務活動900多次,清理了乳江河、楊溪河、南水湖等20多條河流的垃圾雜物,同時協助執法人員做好防治污染水源、非法炸魚、非法捕撈等工作。經過幾年的堅持努力,縣域境內的河道干凈了,水源得到了保護,河水清澈見底。  

      服務下沉網格,城鄉更美。1000多名志愿者分別在321個居民小區網格堅持清掃街道、維護交通秩序、服務群眾。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,號召廣大文明實踐志愿者投入疫苗接種、核酸檢測、便民服務點等志愿服務中,用“瑤鄉紅”筑起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、生命安全的平安防線。  

      助力基層治理,鄉村更美。全縣3萬多名志愿者,充分發揮文明實踐網絡全域覆蓋的優勢,將文明實踐陣地轉為鄉村振興、人居環境整治的戰場。如游溪鎮的志愿者,挑起“139”鎮街提升工程的大梁,經過一年時間的奮斗,如今的游溪鎮鎮區,舊貌換新顏。  

      改善生產條件,生活更美。乳源將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起來,切實做好生產發展、生活富裕、鄉風文明、村容整治、管理民主的文章,為瑤漢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創造條件、提供幫助,實現了“貧有所扶、困有所帶、弱有所助、難有所解、病有所醫”的目標。  

      培育文藝志愿服務隊,文化更美。結合瑤族文化、瑤族風情、瑤族風貌等實際,以校地共建的形式,與韶關學院組建了瑤鄉“金鴣鴣”文藝宣講隊,借助高等院校資源優勢,與地方特色緊密結合,著力做好傳文化和“種”文化的工作,開拓文藝宣講的新局面,培育了文藝宣講員2000余名,創作了文藝精品50多個。  

      傳承瑤族文化,瑤繡更美。成立“媽媽制造”瑤繡合作社,實行“政府+學校+合作社+志愿者+農戶”的合作模式,通過文明實踐志愿者為瑤族繡娘提供采集布料、發揚傳播等支持和幫助,鼓勵瑤族繡娘義務傳授青少年刺繡知識技巧,促使瑤繡得以傳承和發展,推動非遺項目產業化。  

      扶助“幼苗”,未來更美。在全縣中小學設立了以學校為主線、以教師為主導、以學生為主體的文明實踐基地,把瑤族傳統文化、瑤族風情、瑤族歷史等緊密結合起來,將其引入校園、融入課堂,讓全縣青少年接受新時代文明實踐教育。  

      新時代文明實踐在乳源瑤鄉落地生根、開花結果,迎來新氣象、新風貌、新風尚。 (供稿:廣東文明辦 廣東文明網)

    責任編輯:張 殊凡
   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©版權所有
    欧美一级欧美三级在线观看,欧美一级特黄AAA大片在线观看,免费观看一级特黄欧美大片,美国特级A毛片免费网站
  • <output id="kkg1d"><track id="kkg1d"></track></output>

    <tr id="kkg1d"><track id="kkg1d"></track></tr>

   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